李正云工作室十月聚焦个案中的家庭系统

发布者:乐嘉立发布时间:2019-10-25浏览次数:10

1022日,第二期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李正云)工作室十月专题培训在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开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正云教授、工作室全体学员,奉贤区家庭辅导工作坊的学员代表、松江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金婉娟出席。

上午,李正云教授与学员们一同讨论了如何从系统视角看组织内规则的形成与建立,示范了和系统工作时共情性提问和功能性提问的时机和方法,帮助工作对象聚焦核心问题,细化承诺,扰动和发展原有经验。通过事先评估来访者和咨询师的信赖关系和对挫折的耐受性,来决定是否“面质”。面质不是目标,是达成目标的一种方法,放大被嘉许的行为,也放大违规行为的破坏性,促进来访者或团体对规则形成的自组织功能,以及家庭内部规则对儿童心理症状的影响。李老师借用团队规则比拟家庭内部规则的建立,示范了“提问如何产生推动和改变的力量”。李老师指出,改变可能反复,推动改变要保持适当弹性。同理和接纳来访者改变的困难,系统(团体)是改变的助推器,是改变的重要载体。


下午,工作室学员——来自上海大学的季文泽分享了一例焦虑情绪的案例,从来访者的家庭背景、典型事件以及咨询目标、咨询过程进行了介绍,同时也提出了来自于咨询师的反思和困惑。李老师带领学员对该案例进行了细致的督导,她从家庭治疗的起源讲起,解释家庭治疗与动力学、系统论之间的关系。家庭治疗是一种关系治疗,但不限于家庭成员的参与,也可以有其他有重要影响的人如邻居和老师的参加。运用家庭系统观的视角,李老师引导团体通过觉察家庭功能的运行和家庭关系的互动,穿透焦虑看到关系中的失功能状态,家庭对来访者有何角色期待、有何不合理期待等来理解来访者的症状,而非就症状论症状。尊重也不是简单的说“yes”,家庭治疗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及其家庭的合唱,各归其位各司其职是一个过程。以系统视角,与个人及家庭的不合理信念工作,也能促进疗效的发生。李教授对本案咨询师提出的疑问一一回应,为该案例后期的咨询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李正云)名师工作室,是以“与学生及其家长工作”,以学校中的家庭治疗为切入点,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咨询辅导、科学研究等内容为一体的全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培训机构,致力打造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核心骨干队伍。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提供照片,李正云名师工作室供稿)

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