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培训夯实基础 携手护航学生安全

发布者:乐嘉立发布时间:2025-07-09浏览次数:10


盛夏七月,携手聚力,培根筑基。为进一步提升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准,增强高校心理工作者在危机情境下的识别与干预能力,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统筹部署,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承办的为期四天(76日至79日)的“高校心理危机的评估与干预”专题培训圆满收官。

本次培训特邀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教育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吴才智教授,以及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王啸天博士担任主讲专家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等近五十所高校的六十余位专兼职心理教师与辅导员齐聚一堂,展开深入学习交流

开班仪式上,上海师范大学心理中心主任吴燕霞对吴才智教授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对其一如既往的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她表示,危机预防与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一线工作者也有很高要求和挑战。本次培训特别邀请在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领域有深厚临床实践经验、丰硕教学研究成果的全国专家吴才智教授给我们传经送宝,期望上海高校同仁认真学习取经,切实提升危机识别与干预方面的专业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工作质效。

吴才智对来上海与各高校同仁交流表示高兴。他提到,危机是一个复杂且沉重的话题,心理工作者需勇于直面并学习相应的识别与干预技能。工作中自我觉察很重要,他提醒大家既要守护来访者,也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培训聚焦自杀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将理论与实操紧密结合,构建起涵盖风险评估、现场干预、伦理法律及家校协同的专业能力体系,助力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复杂多变的校园环境中,有效识别并干预心理危机,筑牢学生心理安全的坚固屏障。

吴才智教授在培训中深入阐释自杀风险评估中的反移情现象、自杀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与现象学。通过介绍“来访者状态—自身情绪”双轨监测模式、典型预警信号识别等理论基础,让学员们在模拟演练和互动讨论的过程中提升实操能力课程还特别聚焦危机干预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吴才智强调最关键的伦理问题是胜任力,参与危机干预的老师需要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应有的态度。同时,危机干预人员需做好自我照护,以防出现职业倦怠和耗竭。王啸天借助几起涉及法律的真实判例,介绍心理相关法律法规,助力学员强化职业伦理意识与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勉励学员们“爱心汇聚力量,真情共筑希望”。在危机个案的家校合作研讨环节,吴才智介绍了家校沟通的原则和策略,吴燕霞分享了上海师大对家校合作的探索过程,讲解了家校沟通中的多元会商模式。专家还针对具体案例,从反移情、评估干预、家校协同等方面进行现场指导

在紧张和充实的学习中,四天时间如白驹过隙,上海各高校的老师们表示课程内容精心,组织工作贴心会把所学所获带回学校,助力本校心理工作发展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高老师感慨真正的危机没有剧本,愿以专业为灯,以敬畏为界,努力成为那道裂痕中的微光。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管老师表示危机干预不仅是挽救生命的技术,更是重塑生命意义的教育,吴教授“用专业建立希望,用制度守护人性”的理念令她深受触动。

上海师大心理中心作为全国高校和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未来将持续整合优质资源,构建心理培训支持网络,助力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在专业道路上稳步成长,守护学生心理安全,共筑学生健康成长的生命防线。

 

供稿、摄影: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

20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