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NEWS|聚焦家庭治疗研与读

发布者:乐嘉立发布时间:2022-09-22浏览次数:10

9月20日,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李正云)工作室9月研修假座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顺利进行。本次工作室以“家庭治疗读书分享与研讨”为主题,聚焦家庭治疗,研讨家校协同,工作室主持人李正云教授、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陈瑾瑜、工作室全体学员共15人出席。


陈瑾瑜首先从创建历程、工作目标、举措途径、实绩成果等方面,对区中心“一体两翼·E路护航—构建区域性基于互联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模式”工作做分享交流。陈老师着重介绍了依托一体两翼,重视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紧密协作的积极作用;强化医教结合,依托专业力量,加强区域学生心理健康三级防护体系;打造互联网+,呼应学生、家长和教师需求,拓宽宣传教育途径的工作模式。李正云教授充分肯定了徐未中心育心工作的专业、扎实与成果,指出心理健康教育从来不是孤军作战,需充分调动系统组织力量,形成联动机制,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升。


之后,工作室学员围绕《家庭舞蹈》、《依恋与家庭治疗》、《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等家庭治疗经典书籍,分享了各自的读书体会。李正云教授对学员们的读书报告进行了一一点评,并就学员困惑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析,其他学员针对分享内容进行了积极反馈。


李正云教授指出,所有的阅读都是读者与作者的深情互动,有时是印证,有时是照见。家庭治疗重视孩子“问题或症状”的功能性,它们一方面制造麻烦,一方面又有将冲突的、失功能的父母联结起来,拉回家庭,共同面对和处理孩子的问题,增加家庭的活力和生命力。家庭治疗中,咨询师需要从家庭关系视角审视孩子的“症状”、“问题”,探索呈现家庭结构与家庭子关系,重塑平衡的家庭关系。李正云教授建议学员们用系统的视角去看待生命的历程,帮助来访者做整合和重构,在处理创伤和失落的同时,也看到获益和获得;在家校协同工作过程中,需将家长作为联盟的对象,提升沟通的“双向性”,注重家校会谈设置与会谈技巧。


供稿: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李正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