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研讨,优化课程质效:四月心理辅导员例会暨教研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者:乐嘉立发布时间:2025-04-19浏览次数:10


4月18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四月心理辅导员例会暨教研活动在徐汇校区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心教研室主任周圆主持,来自各学院的30余位心理专项辅导员和心理中心专职教师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部署四月重点工作心理中心主任吴燕霞通报近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强调毕业季各学院的心理关注重点,特别提醒辅导员需对学业就业、毕业有困难延毕等有重大现实压力学生进行早关早帮扶、早干预。周圆详细解读2025年春夏学生心理危机摸排约谈与研判工作流程,涵盖摸排、研判、走访及日常对接各环节操作规范,要求持续做好危机学生月度上报及危机库动态更新的守底线工作。李欣蔚介绍了心理活动季重点项目——寝室长培训幸福拼图春日游园会跨越生命的对话生命教育活动等

会议重点聚焦教学研讨交流特别邀请四位《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授课教师代表进行教学创新与实践经验分享。旅游学院马子凤老师分享了十二年教学实践中互动式教学法在大班课程中的应用,包括自我暴露法、分小组任务激励法等以及她在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外国语学院的马燕婷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倡导“有温度的课堂”,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成长。教学中她强调紧扣校本教材的章节目标,融入贴近生活的案例,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命科学学院苏帆老师分享了由课堂破冰-知识传授-教学评估三个环节组成的课程结构,以及各环节采用的有效教学策略在课堂案例中保护学生的隐私,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调整课堂内容,以及擅用各类教学辅助工具的经验。心理中心副主任乐嘉立老师分享了融合心理咨询与教学工作的心得,如将心理中心的预约电话作为签到码,通过对心理课程论文的回应强化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还鼓励新教师善用学生教评反馈提升授课信心。

此次教研活动以教育情怀与专业精神为底色,展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深度与温度。教师们将心理学理论转化为浸润心灵的育人实践——既有深耕课堂的匠心打磨,又有直面学生心理需求的温暖共情。活动通过凝练科学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论,为课程质量提升注入动能;更以教学研协同机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知识传递”向“成长赋能”跃升,彰显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价值。

 

供稿: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

2025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