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大NEWS/专家科学研判,推进工作质效

发布者:乐嘉立发布时间:2024-05-14浏览次数:10


5月13日,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健康工作推进会暨《家校协同推进》项目研讨会在上海师大徐汇校区顺利举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孙锦华、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陈发展、上海市崇明中学党总支书记姜企华、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陈宁、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贺雯、上海师范大学社科处副处长石力月、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武牡丹受邀做专家研讨。上海师范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军出席,会议由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吴燕霞主持。

朱惠军对与会的医教领域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专家们一直以来对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大力支持。朱惠军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我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市教委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学校突出位置,以“抓源头,守底线”为工作定位推进开展工作。本次特邀各领域专家,聚焦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任务与路径、家庭对心理疾病的影响与对策、心理危机预防干预能力提升、家校医社协同工作开展等问题进行科学研判、专业指导、传经送宝。

吴燕霞从我校作为全国和上海高校“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的建设定位、建设体系、建设成果、工作挑战与思考、家校医社多方协同的难点与要点做工作汇报,同时介绍在上海市教委德育处立项支持、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管理指导下,我校承接的《家校协同工作推进》项目的既往成果、前期调研、项目任务与计划,并请专家给与专业指导。

贺雯、姜企华、孙锦华、陈发展、陈宁、石力月、武牡丹等专家结合个人及团队的研究成果、医教实践经验、亲身案例体验等各抒己见、答疑解惑、拓展思路。专家们充分肯定学校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认可学校育心育人工作的扎实专业和示范引领作用。针对研讨问题,专家们回应: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因素很多元,需要系统工作。研究表明,家庭情感忽略/暴力、生命意义感缺失、家庭重大负性事件等对学生心理危机均有预测作用,父母情感温暖因素与学生积极品质呈正相关。鉴于大学阶段直接改变家庭功能存在现实层面的工作难度,建议:尊重大学生自我成长能力,调动学生自身调整与改变的主动性,促进个体发展;加强“家校医社”多方协同机制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中的作用,家校合作的重点在于“家与校站在一起共同应对问题,而非形成对立”;加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科普宣传,加强家庭亲子关系建设;关注生涯任务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节点;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心理筛查与干预;加强心理健康科学研究,以科研方式总结经验促进实践。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心理育人工作质量和能效,推进心理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市教委的指导与支持下,上海师大不断守正创新,持续探索“家校医社多方协同”、“大中小一体化建设”“六位一体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等育心育人任务和路径,正视问题,对标对表,专家论道,科学研判,探索实招,务求实效,为做好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不断努力。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