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李正云)工作室专题研讨暨“嘉定片区高校心理服务医教结合试点建设”项目总结在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伟国,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正云,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业务院长季卫东及工作室全体成员等参加。
上午集中总结嘉定片区高校心理服务医教结合试点建设工作,金伟国致欢迎词,并从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等方面向全体与会者做了介绍,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中美主持。工作室成员、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中心主任王红姣做了“嘉定片区高校心理服务结合试点建设”项目总结汇报,分享了医教结合的经验,汇报了项目的开展情况,反思了项目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上海理工大学心理中心主任杨熲作为上海高校杨浦片区高校医教结合项目秘书长,从实施途径、项目成果和工作展望三个方面介绍了杨浦片区医教结合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成果。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心理中心负责人彭瑾认为,医教结合模式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很大的支持,片区式的合作也增强了工作的力量,有效避免了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耗竭。
季卫东指出,当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儿童、学生、女性都是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着“2030健康中国”规划战略的实现,在上海市卫健委的“三年行动计划”中也是工作重点。今年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制定的“非常6+1”工作项目中,有一半是和儿童、学生有关的项目。他肯定了医教结合模式取得的成绩,期待能将这些成果加以推广。目前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也在着手培养一支专业的针对青少年的危机干预工作队伍,欢迎心理健康教师们的参与。此外,他还希望学校和医院今后能加强科研合作,比如关于青少年诊断指标的研究等。
杨长亮感谢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对嘉定片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以及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为双方的牵线搭桥和协调管理。他指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学校心理辅导要加强针对性,对于学生心理疾病的治疗还是需要借助专业医生的力量。目前,嘉定片区高校医教结合的成效明显,取得了预想效果。“医教结合”这一模式需要持续开展,形成常态化机制。医教结合需要实现合作共赢,医院和高校可以开展“共享、共建、共育”的合作。他建议,嘉定片区的医教结合定位在高职高专,后续的工作可以依托现有平台,职业教育的学生有特点,学院有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其特点和规律,聚焦特色。对于试点中出现的瓶颈难点问题,要在市级层面进行总结、研究,把医教结合项目进一步深化,为今后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决策建议,要固化试点的成果,将成熟的机制、模式推广到全市,达到示范、辐射的效果。名师工作室学员作为大中小学各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工作中除了做好咨询、课程教学、自我技能提升等方面,还应大量做一些带教工作,走专家型道路,指导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一起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危机识别和干预,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
下午的案例督导由季卫东和李正云共同担当,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专职咨询师谢冉和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专职咨询师周圆分别提交学生强迫症个案和困于家庭的个案。
季卫东细致解释了强迫症在精神诊断上的特殊性、治疗的困难性和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质。这些患者往往情感反应不强烈,内感觉不明显,但是躯体性焦虑比较明显。他们的强迫症状会经常转变,因为强迫症状可以让来访者获得某种程度的掌控感、安全感。来访者可以尝试着接纳自己的症状,将其症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之后他建议,咨询师可以放慢咨询的节奏,关注来访者和药物间的关系。
李正云指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不可替代的,家庭中无论父母和孩子也是如此。一个功能正常而健康的家庭不会也不能因辈分、年龄而要求谁必须要为谁牺牲。健康的家庭可以共享亲密,也允许家庭成员有各自独立的需求,家庭成员的分化是健康家庭所必须的。依恋中双向情感指向追随,另一方面也指向控制与受控。生命的本质趋向分化,独立,带着不安和可能出现的短暂的停滞或退行,继续往前走。咨询师需要觉察自己的人性观、生命观,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来访者与原生家庭的冲突,同时注意家庭中特有的文化背景。咨询中的价值中立并非咨询师没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和价值判断,而是不武断,不把自己立于优势地位,但仍可了解和理解来访者的价值观,并保持对价值体系的讨论和影响通道。李教授现场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演示了如何对来访者开展“一个人的家庭治疗”,在家庭成员无法改变的假设下,家庭成员中年轻的成年人尝试学习为自己选择的应对方式和结果负责,所做的决定可能无法十全十美,接纳有成本和有代价的选择。
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李正云)工作室拍摄、供稿
2021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