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疑难解惑——2021年3月李正云名师工作室活动简讯

发布者:乐嘉立发布时间:2021-03-26浏览次数:10

2021年3月25日,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杜亚松)工作室、(李正云)工作室在上海建桥学院联合举行了专题为“家庭治疗经典研读与疑难个案研讨”的研讨会。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主任杜亚松教授、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正云教授,以及两个市级工作室的学员等2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杜亚松教授和李正云教授共同主持。


研讨会前半段,进行了家庭治疗的经典研读活动。来自上海商学院的潘佳丽分享经典导读的书籍是《依恋与家庭治疗》。她结合案例分析、社会热点、自身经历,从理论背景、依恋测量、依恋策略分类等方面阐述了依恋与适应的动态成熟理论模型(DMM)。李正云老师进行点评,认为在家庭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本身是有主动建构的能力,家庭也有主动建构的能力,因此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随着建构产生了动态的变化和发展。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顾娅娣老师分享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一书,分别介绍了萨提亚家庭治疗框架下的世界观、应对姿态、实践技术等重要概念和视角。李正云老师指出,萨提亚理论和技术的运用应当结合文化形态、社会价值观等因素,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两位老师的读书分享后,两个工作室的学员就一例家庭冲突的事件进行讨论和分享。各个学员从家庭动力、现场处理方案、家庭关系互动、社会系统等视角对视频中的事件进行了理解和解读。杜亚松教授提出,在家庭亲子互动过程中应当尊重边界、增强家庭成员的功能。李正云教授提出,要缓解家庭冲突,需要整合学校、社区等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冲突背后的家庭功能失调。


在接下来的案例督导环节中,来自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王放老师提供了一例抑郁症学生的疑难个案,王放老师介绍了来访者的基本信息、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督导目标等信息。杜亚松教授指出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一、确认心理疾病的家庭背景因素、社会心理保护因素和个体行为因素之间的关系;二、加强学校对个案的关注程度并形成纵向的关注档案;三、注重借助医院资源实现医教结合;四、细化哀伤辅导中共情的内容;五、加强危机评估的全面化和系统化。六、加强咨询师的自我觉察,重视咨询师的自我保护和关照。李正云教授指出:首先,学校心理咨询中,受到了学校管理、家长期待等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估的时候,要尽可能地、细致地从个体、家庭、社会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性的信息采集;其次,在学校咨询中如何有力的讨论保密伦理非常重要,学校心理咨询师需要在专业、安全的前提下更加细致、有力、果断和坚定;最后,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在平时开展工作时需要更加重视教室对工作的记录和备案。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治疗的视角则为学校心理助人工作提供了结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途径,也为学校实现家校联动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性和操作空间。此次研讨会议从各个方面帮助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夯实了助人基础、拓展了助人视野,与会成员收获良多。



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李正云)工作室拍摄,供稿

20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