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向光而行——学校举行第十期 “成长有约”分享会

发布者:乐嘉立发布时间:2023-05-26浏览次数:10

心理健康,向光而行;以人为本,以爱育人。5月24日上午,在徐汇校区东部音乐厅,学校举办“心理健康 向光而行”第十期“成长有约”分享会。邀请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蔡丹,上海市崇明中学党总支副书记姜企华,通过主题演讲和座谈分享,展现他们在医学、教育等领域中对当代青年心理健康工作的不懈努力。活动通过现场观摩和网络平台播出。

活动开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同学们带来舞蹈《向光而生》,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直面风雨挫折,积极探索身心成长之路,向阳追光、勇毅绽放的风采。

 

深耕医学领域,履践医教协同

 


谢斌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人人都有心理健康短板,需要认知它、接纳它;每个时代都充满着不确定性,需要通过建立清晰的指引和完善的网络来建立确定性;生命是无常和脆弱的,需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必要时不羞于求助,积极配合专业的帮助。

精彩的演讲让我们感受到谢书记在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专业上的砥砺深耕,精工匠心;对不断推进精卫、教育等相关行业协同发展的奋楫笃行,履践致远;对构建强大社会健康事业的担责于心,履责于行。


笃行育心育人,倾注大爱真情

访谈环节,谢斌、蔡丹、姜企华分享了不同领域视角、不同岗位角色下,他们对心理健康工作的独特理解,体现出深耕于医学、教育等领域中共同的育心育人理念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立法主要参与者、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主要执笔者,谢斌的讲述让我们看到国家、社会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欣喜于大家对精神卫生诊疗的日益接纳与重视,也认识到社会群体中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更了解到“上海600号”出圈背后城市文化和科普精神的融合。

作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教授、曙光学者的蔡丹,风趣、接地气、深入浅出是学生们喜爱他课堂的理由。蔡丹不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传授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更将育心育人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发挥学科专业支撑作用,与上海师大心理中心携手,共同推进学校健心育心工作。

上海师大优秀校友、心理学高级教师姜企华24年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砥砺前行,她谈到对老师的理解,提出“要着眼学生长远的发展,关注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品格的修炼”。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通过分享,我们感受到心理健康在教育工作中的位置日益突出,也感受到姜老师在学生健心育心工作中的坚守不渝,仁而爱人。

 


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韩刚代表学校向三位嘉宾赠送了纪念600号精卫中心和100号上海师大“医教结合”的软陶作品,蔡丹老师泥塑人偶以及承载师大回忆的咖啡杯,为潜心育人的心理健康工作楷模们送上师大的专属祝福。


数理学院陆思仪表示,谢斌书记的演讲给我很大触动,他分享了他所感悟到的三个并不完美的真相,但也指出我们要坚信世界会包容、接纳不完美的个体,要坚信每个帮助都能回报以伤痛后的成长。而作为一名师范生,蔡丹教授与姜企华老师的分享让认识到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一名好老师的必修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未来长远的发展、关注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武娜表示,在这次活动中体会到,生命本就是无常和脆弱的,只有接纳自我,乐观积极,敬畏生命,遇到困惑时勇于寻求自助与他人的帮助,才能真正轻松地面对不完美的每一天。非常感谢学校举办的活动,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持续关注心理健康,关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向光而行。

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作为教师,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五育并举,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纳入“三全育人”大格局。作为学生个体,既要关爱自我,勇做为自己身心健康负责第一人,又要敢于担当,将师大育心育德育人的优良传统弘扬光大。

 

供稿、摄影:学生工作部(处)、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